根據中電聯數據,截至十月底,我國歷史累計光伏裝機已超126吉瓦 ,背后孕育著的是萬億規模存量的光伏運維市場。運維貫穿著光伏電站25年的全生命周期,為其發電量保駕護航。
近年來,光伏電站的模式正在多樣化,逐漸走向交通、建筑、山地、水面、百姓屋頂……不同形態、不同區域、不同階段的光伏電站,對光伏運維提出更高要求。
光伏運維不等于傻、大、粗
一位年輕的運維人員無奈對記者訴苦,他說:“談起運維,很多人認為特別簡單,只要現場安全搞得好,電站發電發得好,再偶爾清洗一下組件,概括起來就是傻、大、粗。”
事實是這樣么?運維是運行和維護的簡稱,以光伏電站系統安全為基礎,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的設備檢測、檢修,合理對電站進行管理,保證電站的安全平穩運行和投資收益率。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生發出更深層次的含義,從運維延伸到了運營,從后評價延伸到了后服務。
有人形容光伏運維人員是“最能容忍”的一群人:設計不合理、產品有問題、工程有問題、天氣和空氣有問題,皆需運維人員協調電網公司、業主、當地居民等各方人員處理。“需要懂電力、懂組件、懂工程,現在還要懂種植和養殖。”上述運維工作人員,打趣稱做運維需“十項全能”。
光伏運維走進大眾視線是最近兩三年的事情。光伏產業的迅猛發展,加之在能源轉型中承擔的重任,實現光伏運維的健康有序發展,成為整個行業共同面對的問題。
有趣的是,一家設計院和一家新能源公司不約而同做過一組測試。設計院選在華東地區,不經常清洗的組件,清洗一次后發電量可提升20%—25%。另一家公司在哈密的測試數據是10%—17%。一位不愿具名從業者告訴記者,明年或將是光伏運維元年。他說:“3、4年前幾乎沒人問組件的清洗問題,2014年左右開始有了這個意識。可以預見的是,25年時間里,光伏電站的運維成本將逐年升高。”
中民新光運營中心總經理吳云峰也預言:“明年或將是整個家庭戶用后續運維的啟動元年。”
大數據下的新業態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光伏運維產生了新業態,高科技手段推動運維工作不斷優化、前進。標準化體系逐步建立、集控中心不斷搭建,巡檢手段得到更新。
國家電投集團的光伏發電裝機已超1千萬千瓦,穩居全球第一,積累了豐富的超大規模電站運維經驗。在2016年的某次檢測排查中發現,100萬千瓦的光伏電站中約有5%沒有正常發電,相當于損失了一個5萬千瓦光伏電站的發電量。這表明電站體量達到一定規模時,檢修或技改可顯著提高發電量。
該公司生產運營專責李廣博表示,光伏運維非常強調“收益率”,而這并非易事。國家電投集團近年來出臺了43項技術標準,從質量管控到項目開發,每個環節均設置了收益要求。
“光伏發展歷史較短,相對火電站和風電場來講,系統簡單,造成目前對光伏運維認知不足。其實光伏電站建設形式較多,讓運維的復雜程度超過想象。”蘇州協鑫新能源運營科技副總經理方琦認為,這需要一個過程。
方琦介紹,協鑫新能源為此經歷了三個階段。初期電站數量較少時,采取集團直管式,后建立了省公司管理模型,去年跟華為合作,在今年初率行業之先推出了“協鑫智維”一站式電站智慧運營服務,以便同時運營好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光伏電站。據記者了解,整體而言,光伏電站運維管理水平僅能達到火電廠的60%—70%。相對光伏短暫的發展歷史,這其實是一個可喜的數字。
無人機巡檢等智能化運維手段也被引入光伏行業。據晶科電力的公開數據,其智能化無人機巡檢可以將內部故障損失率從2013年的1.5%降至2016年的0.3%,每年提高2400—6000萬度發電量。以50MW光伏光伏電站為例,運維人員還可從12人降至6人。
電站的移動化運維也實現了突破。華為公司相關負責人做了生動說明,就像使用滴滴打車可以看見司機與乘客的距離一樣,無論是地面電站還是分布式電站,該公司現有的運維體系均可定位到最近的運維人員,快速彈出警告信息,自動轉成工單,快速解決問題。
運維中的人性化考量
“做運維,很難。”國高技術服務總工程師劉鑫苦笑道,“大家關心運維人員到底在一線做了什么?電站發生了什么?運維做得好不好?”怎么考量運維工作是否達標,是發電量、PR值還是保障率?現在并沒有一個考核指標體系。
很多光伏電站由于地形復雜,仍舊只能采用人工運維。某光伏電站海拔3800米左右,沒有水源,每天只能吃泡面和干糧,高原天氣變化多端,上山路極其難走。“設備的安全是安全,人員的安全也是安全。”劉鑫認為,光伏運維制度的建設要增加一些人性化因素,比如90后運維人員,由于工作地偏遠、工作內容單調,最多堅持三五年就辭職了,而這對個人、企業和運維來講都是損失。
另外,光伏運維市場初期的無序競爭,導致了諸多的行業亂象。各種企業紛紛占位運維市場,其中,不乏生產、建設企業。運維成本中,人員成本占比約52%,測試設備占比約17%,這些是實現專業化運維的基礎保障。記者發現,一些突然轉向運維市場的公司給出的運維價格非常低,很難支撐起碼的運維成本。更有甚者,有的公司在完全不懂運維的情況下,召集行業內運維業務領先的企業進行假招標,“提升”自身運維業務。
目前,即使很多相對專業的運維公司也沒有健全的管理體系和清晰的管理模式,很多投資商并不能提出有效的符合現場實際的管理要求,導致運維市場混亂。
“光伏運維的相關管理體系、標準體系建設尚處于初始階段。”晶科電力運維事業部馬松告訴本報記者,“光伏運維注重單價的同時也要注重品質。”馬松呼吁從事光伏發電運維的企業注重科技的投入和應用,從資金投入以及高科技應用兩個方面為專業運維提供基礎保障。
記者手記
勿讓運維“藍海”變“死海”
光伏運維或早或晚都將成為光伏從業者的“必答題”。
如何讓方興未艾的光伏運維“藍海”不變“死海”,推動光伏運維健康發展成為每個從業者的責任與擔當。
“運維體系不健全,運維指標不完善,信息管理不連續,運維過程不可控,運維狀態不清楚,人員考核不明確,運維人員不專業。”有企業概括出目前光伏運維的“七宗罪”。
光伏電站一般地處偏遠,目前相關標準不完善,標準實用性也不強,光伏產業成熟度偏低,光伏電站維護的日常工作量大,這些都對光伏運維提出了很大挑戰。
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現階段電站的管理風格受站長風格影響很大,同一公司的電站在管理水平和模式上也會呈現出非常大的區別。運維人員來自于各行各業,對光伏發電的專業技術知識并不十分清晰。
光伏系統的特點之一是非常分散,多數運維公司采用智能監控系統進行管理,智能監控系統則來源于兩類供貨商。一部分最早生產逆變器系統,另外一部分最早開發智能軟件,各有優劣,但并未充分結合,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監控系統尚有一段距離。
在數據互聯時代,光伏電站的生產、財務、物資信息尚未形成互聯,導致控制生產的難度加大,如果不打通這些關鍵環節,會影響光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如何真正意義上實現光伏電站的全壽命周期管理,需要標準、資金、技術、人才、匠心共同支撐,更不可為了跑馬圈地而操之過急,攪亂市場。別讓“藍海”變“死海”。
(RF、MATCH、HV、DC、 Microwave)POWER專業服務商